找到相关内容154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门人士眼中的焦竑

    重新开讲。其治学严谨,可见一斑。(同上)  焦竑初师事儒学大师耿天台、罗近溪,后又笃信李卓吾、归心佛乘,力事参究。时人颇以禅学讥之,焦竑也不以为然,与李贽往来论学,始终不断。耿天台曾借用理学家二程等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0962045.html
  • 晚明狂禅思潮的三教论

    王龙溪与颜钧等人的三教是心性的名称之异、焦竑与李贽等人提出以心性统摄三教三个阶段,是此前三教融合的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晚明;狂禅;狂禅思潮;三教归一;心性  中图分类号:B24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4133(2005)01-0031-07  晚明时期,“狂禅”一词被屡屡提起,其所指主要是王门后学中的颜钧、何心隐、罗汝芳、李贽、焦竑、管志道、郑鄤、唐枢等人...

    赵 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2960326.html
  • 明代佛教

    佛教的研究,也形成一种风气。宋濂、李贽、袁宏道、矍汝稷、王宇泰、焦竑、屠隆等,都于佛学有相当理解,遗有许多有关佛学的著作。  宋濂为明初翰林学士,曾三阅大藏,著有《宋学士文集》。所撰高僧塔铭等文字三十九篇,祩宏辑成《护法录》,为元末明初佛教史传的重要资料。李贽出入儒释之间,尤好禅宗。著有《文字禅》、《净土诀》、《华严合论简要》等书。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三人,俱以文章知名。他初学禅于李贽,后归心净土...

    林子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044603.html
  • 《西游记》与“心学”新论

    李贽曾师事王艮之子王襞,与罗汝芳有交往。李贽宣扬“童心说”在某种意义上正得益于“心学”之启迪。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洪流在冲击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潜滩下深深烙下了“心学”之印迹。固然,王阳明的本意是“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传习录》),试图将已经松动的封建纲常礼教的精神绳索更好地勒紧,岂知“致良知”本身就蕴含着一些冲决礼教纲常的叛逆意识,以致王艮、何心隐、李贽等人便形成一股“非名教之所...

    杨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3759421.html
  • 王船山对佛教的态度

    天下于科条,而王畿、李贽之流,益横而无忌。何也?夫人重足以立,则退而托于虚玄以逃咎责,法急而下怨其上,则乐叛弃君亲之说以自便,而心无罪灭,抑可谓叛逆汨没,初不伤其本无一物之天真。由此言之,祸至于申韩而发...的王畿、李贽之流。王船山虽然将佛教(浮屠)等同于老庄、申韩,称之为“天下三大害”,似乎有些刻薄,但这不过是在重复唐宋以来儒家士大夫的旧调,并无多少新意。王船山的新意,则表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佛教与...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41177330.html
  • 佛教思想——隐藏于梦幻中的“红楼大厦”基座

    资本主义萌芽和自然知识的传播, 终于催生出了明末清初的具有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色彩的新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作为哲学家、思想家, 他们在宇宙观、历史观、知行论上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王夫之的理论甚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真正在当时万马齐喑的黑暗社会中产生振聋发聩巨响的则是他们的具有强烈反封建色彩的政治主张。李贽的批判矛头主要指向封建礼教, 而黄、顾、王...

    白小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4557683.html
  • 从魏晋玄风到王门狂禅

    都在我心的作用而与天理无关。天理的权威被瓦解,主体因而拥有了绝对的自由。正是后一种衍化趋势在心学左派特别是泰洲后学和李贽那里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嵇文甫先生指出:“(阳明)大人有大人的良知;童子有童子...令有赋外之征,心隐贻书讥之。李贽的精神风貌颇同阮籍相类。在男女之间讲究之大防、女性卑微的传统社会,李贽不顾正统人士的讥讽,义无返顾地接受女人来听他讲佛法。当有人言女人见识短,不堪学道时,李贽却言:“...

    夏清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248917.html
  • 文道并焕 儒释兼综——论陶望龄的学术与文学

    公安派与徐渭、李贽、汤显祖等人共同的文学尚求在于:无论是徐渭的“真我”,汤显祖的“情至”,李贽的“情性”、“童心”,还是袁宏道的“性灵”说,都主张文学当抒写作家真实的个人情感。他们或荒经蔑古,或主张师...归诸古人,情则傅(附)诸流俗,己不一与焉,而谓之文吾且得信之乎?”(《歇庵集》卷三《方布衣集序》)作品当是作家情感、思想的自然发抒。李贽描述创作当是这样的情境:“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

    周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2451902.html
  • 文道并焕儒释兼综——论陶望龄的学术与文学

    天地”,“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泰州后学不无关系。  三  陶望龄学术与文学相生相发的第二个特点是重才情以反复古。公安派与徐渭、李贽、汤显祖等人共同的文学尚求在于:无论是徐渭的“真我”,汤显祖的“情至”,李贽的“情性”、“童心”,还是袁宏道的“性灵”说,都主张文学当抒写作家真实的个人情感。他们或荒经蔑古,或主张师习古人真精神,都反对衣冠古人,徒袭皮毛。陶望龄也是如此,云:“嘻!古人之为文,其取夫称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4368401.html
  •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

    弥陀净土不离自心净土,自心净土必终归弥陀净土,弥陀佛即是众生自心本具之佛。于此可见,李贽约土归心、约佛归心的心土一体统观,仍未完全摆脱其自我佛化或圣化的固有思路。为此,他既可执著于弥陀佛的他力接引,也能强调自力念佛的孝慈行为。然而,无论是见性往生,抑或是他力生西,作为名噪一时的狂禅派代表,李贽何以如此倾向于念佛往生?在李卓吾身上,其狂禅作派究只是其信仰虚弱的极端表现吗?尽管卓吾归向净土行,其根本仍...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382053.html